返回上一级

惯性思维 (1/2)

点击进入首页
换源:
节点五 ↓

这是一种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思维定势通常有两种形式:适合思维定势和错觉思维定势。前者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在条件不变时,能迅速地感知现实环境中的事物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可促进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后者是指人们由于意识不清或精神活动障碍,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感知错误,做出错误的解释。

而形成这种惯性思维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思维存在的一种对事物思考的定势理解,也就是思维惯性。意志力越弱的人,其思维惯性越大,越容易形成惯性思维。也更容易“长大”。就如爱因斯坦给人的感觉,很多人会觉得幼稚,但是因为这种存在,又不应该幼稚,故而觉得怪异,便是奇怪。最后给大多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很奇怪,看不到。因为大家觉得这种牛逼存在应该很看上去高大上。所以与“常理”不符合,便是“怪”。

其而非然也,

“思维惯性”,

“维思惯性”,

如若一眼看出来,那说明这个例子不明显。

再看这段文字。

“研究表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信不你读重一下段这话,会就发现全字都乱是的。”

这其中有两个我要阐述的原因;

第一点是汉字的独立表意,以及大多人汉字阅读时是以词语,或是词组阅读。比如“研究”成为“究研”时,因为以词组,和词意的缘由大脑会直接读“研究”,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读成“究”—“研”。

第二点就是,大脑会自己选择“研究”来告诉思维,大脑:“我看到的是‘研究’”,“思维”才是人的意识体。所我们看到的是“研究”而不是“究研”(如果读到这,你还以为你眼睛能看到的就是你意识能看到的,那你很难看明白)。这就是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很有用,就从阅读来讲,在进行中文阅读时,很容易进行高效阅读,甚或者一目十行。但也很糟糕,惯性思维容易导致我们遗漏错误,就如阅读而言,很可能把别人要表达的意识读不懂,弄错表述内容,甚或者完全搞反,记住一个错误的表达。

比如有名的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很多人出现这类情况,我想和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就如我在一张纸上从左至右,写了“123845679”然后在123均匀分段,8独立,“4567”均匀分段,“9”也均匀分段裁开。但是8和4有细微的契痕。这时候很多人拼凑的结果是“123456789”。而当8和4的契合痕迹与其他越来越接近,这个“123456789”组合的人数就会越多。

这个组合的人数与参与人群的总数比在一定的意义上,反应了人群思维的成长程度。

思维的成长与“死亡”。

思维从出生就在成长,而虽着人类的进步,人的大脑在一步步的进化,然而思维却和这个整体进化有着从零的意味。这个“从零”意思是这样的把所有出生的孩子看做一个整体,他们是一样的。但是在他们成型那一刻,比作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从零”。简而言之,每一个时代的同一人种间,其差异很小,而当孩子成型时,其差异就开始了拉开。

思维开始各种成长,可以这样认为,没个出生的孩子其实都是不合群的,不然谁家孩子还会哭呢。也就是这一刻开始,没个孩子开始了成长。慢慢的孩子们开始学习,并且疑惑。而此时的家长开始引导,孩子们也开始跟随着学习“合群”。这也可以解释一个很多人对我的疑问,那就是我为什么那么“古”。因为我在学习前人,我在学习那些经典的传承,传承几千年不变的的经典。那自然是很“古老”的气息,我也自然有些“古”。

当然了,阅读这些自然需要的事思维,也便是自己。如若我对我所阅读的内容,都不知道那些是干嘛的,我也是自然不会去阅读的。但是却会听别人说的,越是人多这种“别人说”也越是有说服力。

而从孩子那刻起,我就常听这种“别人说”。开始都会疑惑,有谁一出生就有固有的共有观念呢?没有共有观念,出现新的“别人说”没个个体自然会问。但是这种疑惑会随着时间,慢慢的变得淡漠。这时候有人要说了,这不是废话,长大了知道的多了,自然疑惑就少了。

“知道的多了,自然疑惑就少了”真的是知道的多了,疑惑就少了?而不是“别人说”听得多了,想问的就少了?

这就是“共有思维惯性”,当一些事情,为公认,或者多次重复后,形成的一种固有的思维,这就是惯性思维。而随着年龄的成长,因为各种贪婪和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