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习惯,踹不过气的担子 (1/1)

点击进入首页
换源:
节点四 ↓

像老太太的裹脚布。这是全文的基调吗?我想这是姜清如这一路走来遇到的事吧。话得从她所向往的大学生活开始说起。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城市……

第一次出远门,去了另一座城市,那里的天气更炎热,也许那里的人更有人情味呢。

姜清如,是一个准备去大学报道的土妞儿,想什么都很美好、简单,说单纯不如说经历太少,被家里人和朋友们保护得太好,一个自傲和自卑极其混于一体的平凡女子。

她准备了所有在微博百度上能搜到并且自己需要的“报道必备品”,也就一个小行李箱,整理后放在客厅里,想着睡一觉起来,跟家里人一起去学校报道。想着想着睡着了……再醒来就是三个鼓包行李箱,里面塞满了所有她不想要但母亲认为她必须要带的东西。她皱着眉头,想说话,但一想到母亲会像机关枪一样用各种由头回击的泼妇场面便迅速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乖乖顺从。这就是她,好像从来不会打仗,或者说,不敢打仗的“乖乖女”。

察言观色,是她这十几年来家庭环境赠予她的救命稻草。

挑选装扮了很久,最后选择了堂姐不要的上衣和穿了三四年洗得松垮、有些微褪色的运动短裤,配上一双不属于自己的厚底阿迪,找了一根捆了很多年细牛筋都弹出来的头绳,扎了比较高的马尾,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更高了,背上高中时考过唯一一次班级第一后偷偷给自己奖励的花了自己攒了很久的一百多块,买的打折后“莫奈牌”书包,背上期望和想象,踏上了报道之旅。

光临省,靠海,但姜清如的家乡——绿山市可离海很远,所以看海,对一座内陆城市来说,好像是种奢望,特别是像她这样的家庭。光是想想路费,面前马上就能呈现出母亲那副觉得乱花钱而撇嘴皱眉大喊大叫的嘴脸,但不知为何,这次去学校报道,父母居然对她说可以一路玩过去,当做是旅游。她知道,父亲其实是最兴奋的,距离上一次看海也有十几二十年了吧。

坐上向亲戚借来的车,踏上了与家人一路游的旅途,想想就很美好。旅途愉不愉快,她早就忘了,但她仍带着那几日的记忆碎片。

那是一个刚高中毕业的怯怯小女生,拿着堂姐不要的手机,第一次给家里人在软件上订酒店,什么都不会,因为她在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城里,几乎从未住过需要花钱的住所,所以订酒店对于她来说,算是件具有挑战性的事。你能想象吗,手机流量还是刚高考完开通的,因为害怕花钱所以都不怎么用。

脚踩着如此柔软舒适的地毯,一路都有人向你微笑欢迎,坐上电梯,满心期待酒店房间是否与图片一致。

打开门后,惊喜地发现,所见到的比图片上更大、更精致,有吹风筒、空调、电视…她站在窗户边上对着倒影的自己拍照,什么也没多想,因为她不知道这些都是酒店的标配,只是觉得自己好像住进了一个还不错的酒店,就是有钱人一样。

第二天早晨,母亲下楼买了当地特色小吃,父亲坐在房间小厅的软椅上,望着窗外的长流,感叹道:“这才是生活啊!”她知道父亲更想说的是:“这才是有钱人的生活。”

车子是别人的,虽然父母十几年熟练的车技令人感叹,但不太会使用导航,也不过是快速更新的时代下的手下败将罢了。这也导致我们在一条高速公路旁的野树林里兜兜转转了好一会,就这好一会的功夫,母亲絮絮叨叨的功夫便上了架,父亲不甘示弱的咆哮也上了台,一场互相侮辱式谩骂突然地上演,她却早已习惯。

劝,是不会的,因为不敢。

母亲是个非常保守的人,认为导航找不到就不要去了。而父亲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倔强怪物,是那种即使油快没了,荒郊野岭也会自己推车推去目的地的人。也常常借机教导自己的女儿姜清如做事要坚持不懈,是的,还是一个喜欢嘴上说道理的中年男人。她不喜欢反驳,并不是因为她认为父亲说得都对,而是她知道只要反驳的用词稍稍令父亲感到不爽,便会被父亲拿金钱来打压,如果金钱无法打压,便会用各种不带脏话又极其伤人自尊的用词、语气怼到自我深度怀疑。

没人受得了他,如果母亲骨子里没有传统女性的血液,他也许在很久以前就得孤寡一人过活下半辈子了。他的嘴极其招人厌恶,但心不坏,知道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